|
【陶瓷作品】当花鸟从纸面跃然于陶瓷——访台湾国画名家赵屏兰 |
【taocizuopin】2018-9-6发表: 当花鸟从纸面跃然于陶瓷——访台湾国画名家赵屏兰 赵屏兰女士介绍将带去个展的国画和陶瓷作品。踏访莺歌当日,阵雨欲来。素有“台湾景德镇”之称的陶瓷老街,阴云下显得格外静谧。距莺歌车站不远的同好艺术空间,玻璃门窗宝蓝色的框,金色瘦体的标牌使这座 当花鸟从纸面跃然于陶瓷——访台湾国画名家赵屏兰赵屏兰女士介绍将带去个展的国画和陶瓷作品。 踏访莺歌当日,阵雨欲来。素有“台湾景德镇”之称的陶瓷老街,阴云下显得格外静谧。 距莺歌车站不远的同好艺术空间,玻璃门窗宝蓝色的框,金色瘦体的标牌使这座二层小楼典雅又不失时尚。 台湾国画名家赵屏兰女士正在此间为明年1月即将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首次个展而创作。 “我在陶瓷上作画大概五、六年。最初就是想到莺歌来画一画,没想到一画就上瘾。” 赵屏兰,1958年生于台湾屏东,父亲是书法雕刻家。她自小接触书法与国画,由多位前辈教导。后追随各派大师学习,专攻花鸟。 纸上作画30余年,是什么吸引她将花鸟跃然于陶瓷?赵屏兰说,“纸是平面的,陶瓷是立体的,变化较多,挑战性也高,所以画起来,让我深深地想要挑战自己。” 比如,色料的运用。纸上作画,水墨或颜料调色,浓淡较好拿捏。陶瓷上则不同,颜色会随坯体和烧制温度不同而变化,“有时会颇不如预期”。 “但我是金牛座的,不屈不挠,硬要去挑战它、克服它。”谈起专业上的追求,白衣映衬下温文尔雅的赵屏兰,透出艺术家的执着。“从着色入手,我慢慢琢磨,了解陶瓷的特性。着色不能太厚,太厚就会结痂。若太薄,烧制之后可能颜色就不见了。” 经过各种尝试,赵屏兰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着色方法,能够控制好基本厚度,让作品的呈现出不同于纸面的延伸效果。 特别是制作“窑变”作品时,因色彩渐变,深的底色上,除了白色,其他颜色都会被吸收而无法呈现。所以,上色时要先上一点白色。“这时我就要做到胸有成竹,先把自己想画的图形全部用白色画出来,垫个底,再用其他颜色来上色。”赵屏兰表示。 和纸上作画的不同之处,还在于陶瓷作品只有出窑后才知道成功与否。“每当出窑的时候,就抱着一种很期待的心情”。赵屏兰说。 赵屏兰喜欢尝试在各种陶瓷器皿上作画。杯、杯垫、盘、碟、碗、花瓶、工艺品摆设……同好艺术空间内各种形态的展品,都呈现着赵屏兰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我希望能把艺术和日常生活相结合,做到生活化。”赵屏兰觉得,如此这般,人们通过使用这些器皿,不知不觉接受了美的教育,感受到生活中美无处不在,“赏心悦目自然就开心了。” 同好艺术空间刚开张三周,有台湾民众在网上留言,“我妈妈的国画老师开了漂亮的工作室,什么都好想偷走”。言语间流露出大家对赵屏兰作品的喜爱。 即将于明年1月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登场的个展,是赵屏兰在台湾地区之外的首次个展。届时将有20件大型陶瓷作品和数幅国画作品展出。 “我非常有信心,但在作品方面对自己的要求很谨慎,一定要创作出双倍的数量,再精挑细选,让大家看到我最最最好的作品。”赵屏兰说。 创作之余,赵屏兰会去各处旅游采风,去过次数最多的是大陆,可谓走遍大江南北。“大陆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壮丽山川、古镇小街,我总觉得曾经在那里生活过。”将首次个展放在北京,赵屏兰觉得这似乎契合了自己内心的某种情怀。 她说,我也希望借由我的展览,让更多人跟随,让两岸间的交流更频繁。 瓷砖相关 陶瓷器皿陶瓷出口陶瓷颜料,本资讯的关键词:陶瓷作品艺术空间名家台湾花鸟国画 (【taocizuopin】更新:2018/9/6 4:17:08)
|